|

楼主 |
挑灯看剑
发表于 2024-12-14 08:17
本帖最后由 挑灯看剑 于 2020-7-30 11:54 编辑
尽管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但电影仍然在部分细节之处,表达了“宁予德国,不予苏联”的倾向。在“政治正确”的问题上,似乎显得有些“不和谐”。这与爱沙尼亚人曲折而屈辱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5000年前,爱沙尼亚人的祖先来到了今天的波罗的海地区。在基因上,爱沙尼亚人与邻近的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更接近,但爱沙尼亚语与同为芬兰—乌戈尔语的芬兰语更相似。爱沙尼亚人先后被维京、丹麦、神圣罗马帝国、瑞典等民族和国家统治。1710年,沙皇俄国取得了爱沙尼亚的统治权,从而开始了对爱沙尼亚长达200年的占领。在此期间,爱沙尼亚人的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德军的进攻之下,俄军节节败退。“十月革命”的爆发,也使沙皇俄国无暇顾及爱沙尼亚。1918年2月,爱沙尼亚的德裔居民进行起义,引导德军进驻,并宣布独立。随后,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将爱沙尼亚割让给德国。11月,随着德国向协约国投降,苏俄趁机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向爱沙尼亚发起进攻。在英国皇家海军、德国“自由军”与波罗的海国家志愿者的支援下,爱沙尼亚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920年2月2日,在《塔尔图和约》中,苏俄不得不承认了爱沙尼亚的独立。
然而,弱国无外交,任何条约都是可以撕毁的。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了换取入侵波兰时,苏联能够不干涉并进行协同行动,德国出卖了爱沙尼亚的利益。苏联强迫爱沙尼亚接受了不平等条约,获取了驻军和使用其港口的权利。1940年6月16日,苏军入侵爱沙尼亚。7月,爱沙尼亚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一年之内,苏联政府逮捕了爱沙尼亚8000多名军政人员,其中2200人被处死,其余被送往集中营。同时,苏联还将10000名爱沙尼亚人驱逐出境。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在斯大林的命令之下,苏军强征了爱沙尼亚55000多人入伍,并在爱沙尼亚实行“焦土”政策,杀死了大量平民。波罗的海国家抵抗组织“森林兄弟”的游击队奋起反抗,重创了苏军第8集团军。德军第18集团军攻入爱沙尼亚后,爱沙尼亚人将其视为“解放者”,并配合德军作战,将苏军彻底逐出了爱沙尼亚。不过,爱沙尼亚人很快就发现,“老虎”刚走,“狼”就来了。希特勒并不会给爱沙尼亚人渴望已久的独立,德军对爱沙尼亚的统治同样严酷,不仅大肆掠夺资源,还屠杀当地的犹太人。
随着德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不少爱沙尼亚人深入苏联纵深,担任占领与安保任务,甚至作为步兵直接在前线参战。1942年8月,德军最高统帅部计划将爱沙尼亚人编入德国党卫军,但遭到了爱沙尼亚人的反对。作为妥协,德军承诺爱沙尼亚党卫军的士兵、士官和绝大多数的军官,都将由爱沙尼亚人担任。1942年冬,德军以此成立了党卫军第1“纳尔瓦”装甲掷弹兵营。1943年4月,德军成立了党卫军第3爱沙尼亚志愿步兵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