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资源 首发)中华状元卷(唐宋明清).pdf 页数3572大小177MB
https://pan.baidu.com/s/1Io7j934Sx14ePswUPvrRkQ
序
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创立,历经唐宋元明清递加因革损益,直到清末才被废除。这一制度旨在选拔官吏,而以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为其特征。在它前后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吸纳大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参加到封建政权各类各级机构中去,相对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改变了官僚队伍的成分结构,提高了施政效能,造就了许多名臣贤相,不仅有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延布,促进了读书上进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其影响所及,近至华夏辽金与西夏等北方民族政权,远达古代朝鲜和越南。在科举取士中,进士科地位最为重要,日益受到朝野内外的高度重视。朝廷把它视为抢才大典,社会上将它看作鱼跃龙门,而跻身鼎甲即前三名的行列,特别是摘取状元的桂冠,更成为应试者梦寐以求、志在必得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通过礼部主持的省试,宋以后更须通过皇帝主持的殿试;而通过这两级中央考试,又取决于依题作答的试卷水平;试卷水平则由主考官乃至皇帝基本上依照统一的知识才能标准作出相应的权衡,名次便随之而定,前三名遂即产生。由于考试内容代有侧重,加上其他多种原因,流传至今的鼎甲试卷主要是诗赋、经义和殿试对策了。这三类试卷均属中式的典范作品,带有帝王文化的性质与特点。 就诗赋而言,诗为五言六韵十二句或八韵十六句的排律,在平仄、对偶、押韵上都必须符合既定的严密规则,刻意雕琢的倾向便显而易见。反映到内容上,即如《花发上林苑诗》,虽系咏物,也意在歌颂天下太平的盛明景象。至于《龟负图诗》,更直接赞美"君德"与"帝谟"了。这在今天审视起来并不足怪。当然,字锻句炼对掌握写诗的技巧也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 赋为律赋,既上承骈赋,讲究对仗的精切,典故的融化,词藻的华美,更限定韵脚用字,常为八韵。八韵非独注重音律和谐,也框定住全赋需要着力阐扬的义旨所在了。唐代《寅宾出日赋》以"大明在天、恒以时授"为韵,《珠还合浦赋》以"不贪为宝、神物自还"为韵,《日五色赋》以"日丽九重、圣符土德"为韵,北宋《不阵而成功赋》以"功德双美、威震寰海"为韵,《国丘象天赋》以"圆丘就阳、上宪天体"为韵,《公生明赋》以"公不偏党、明则生矣"为韵,都分别要求在施政要事、吏治效验、国运帝业、用兵方略、祭祀功能、居官准则等方面特予宣明,而大部分鼎甲试卷对此类义旨也确有生发和申说,显然是胜过试帖诗的。试帖诗与律赋,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雅言"、"官话"(似今普通话)在全国范围的推广。 就经义而言,主要为明清八股文。八股文"不惟陈义,并尚代言,体用排偶。"所陈经文的义理和代替圣贤所立的法言,集中在治身、治心、治国、治天下的原则与方法上,由此凸现了四书五经的主体内容和儒家的理论核心及其网上纽结,也使理学观点得到强化,起到了统一并禁锢人们思想的作用。在体用排偶中,更讲究题意的发挥,章法的安排,修辞技巧的运用,境界的开拓,文气的拟设,格调的定立,最终归结到"雅正清真、理法兼备"上来。这正是明清两代最高统治者递加规范的结果。殿试对策是鼎甲试卷中数量居多又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们在朝廷"尽言而不讳"的鼓励,依照以皇帝名义颁降的策题,由治国指导思想到历史经验总结,从经济、政治领域到军事、文化领域,纵论古今成败得失,指陈朝政弊端,备述当世之务。举凡心法治法、内圣外王之道、文武并用之方、创业守业、大纲万目以及重农课桑、赋税征收、货币流通、救荒治水、整伤吏治、止贪防奢、慎用刑罚、抵御外侮、选将练兵、关防海防、兵饷筹措、军民关系、兴办学校、化导民风、史学体裁、诗文标准等,无一不在论列的范围以内。虽或申明成说,亦有灼然之见,显示出前三名对国家事务的独到见解与处断能力。在论列当中,更闪映出忧国之思与革弊之念,透泻出忠贞之气和济世之志,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忧患意识,这在南宋文天祥、明朝罗伦这两位状元字逾万言的对策中尤显突出。18岁便夺魁的南宋汪应辰的长篇对策,亦颇成熟。 总起来看,唐至明清的鼎甲试卷作为历代进士考试的最直接的见证,构成了帝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们连接起来,适可从一个侧面考察特定时期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透视封建皇朝的盛衰大势,索验学校教育的状况与水平,探求文风的嬉变轨迹,对日益深入的政治学、文化学、教育学、史学和文学的研究,都不失为相当重要而又亟待开发的原始文献资料宝库。 唯其如此,杨寄林、宋大川、金山三位学有所成的中年学者,主编了这部《中华状元卷》。在试题、试卷的搜采上,锐意广搜慎择,较之前人的同类汇编或专辑,则得其精要,补其缺略,使唐至明清进士科的概貌与演进情形轩豁呈露。同时配以今译,今译力求在"信、达、雅"的统一上勉为其难。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读者是很有裨益的。是为序。王炳照 二 OOO 年八月于北京 中华状元卷(唐宋明清).pdf 大小177MB 页数3572页 备用链接: pan.baidu.com/#ID-369532
|